《山东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

校团委积极探索沉浸式交互式思政育人新模式
   期次:第35期   作者:王惠   查看: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校团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为党育人工作职责,不断强化“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思政育人元素,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在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做好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爱党报国“青年魂”
  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多种途径“学”,通过专题报告、主题团日、接力诵读、交流研讨等推进组织化学习,形成常态化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浓厚氛围。示范带动“学”,为校院团组织、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发放学习书籍,组织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荐读活动,引导团员青年读出坚定、读出信仰、读出担当。宣讲引领“学”,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团干部宣讲骨干,组建青年讲师团,立足青春特色开展专题宣讲百余场,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朝气。现场实地“学”,组织团干部赴《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学习,切身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强化文化润心,点燃奋斗自强“青年志”
  深入挖掘校内外红色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寓教于文化,为青年学子送上有滋有味的“文化大餐”。催人奋进的“精神盛宴”,在迎新晚会、毕业典礼中精心打造红色教育主题,《我爱你中国》《那面鲜红的旗帜》《武耀中华》……将理想信念、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等融入艺术表演,网络浏览量超千万,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将红歌设置为必选曲目,让青年学子在演唱红歌、欣赏红歌时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让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燃”起来。沉浸其中的“红色教育”,开展稷下艺韵“传承红色 演绎经典”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理工美育坊”等系列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厚植于心。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话剧《江姐》《王尽美的母亲》走进校园,并围绕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校友冯思广的英勇事迹,编排红色剧目《冯思广“日记”》,号召青年学子以英雄精神为引领,铸牢红色基因内核。
强化网络育人,突出喜闻乐见“青年味”
  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用青言青语的方式向青年学子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山理工故事。用理论武装占领网络阵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制作推出微信、微博话题、主题短视频和漫画海报等新媒体资讯和产品,及时将党的声音、党的主张传达给青年。以文化浸润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把充满青年味的宣讲送到青年身边,推出“小青微团课”精品团课,围绕“从百年奋斗历程,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等专题,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四个自信”。让向上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发挥榜样标杆的朋辈示范作用,将网络新媒体优势与组织化动员相结合,展示活力团支部、感动校园学生人物等典型事迹,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校园网络空间中蔚然成风。
强化实践锻炼,引领担当奉献“青年行”
  坚持引领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在参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和学校综合治理中施展才华、提升能力、奉献社会。实践强壮精神素养,组织学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挑战杯”红色专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青·红途”社会实践团赴全国4省9市开展红色地标打卡活动,在基层一线实地感悟、切身体验伟大变革。志愿服务激发青春激情,依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品牌化开展学雷锋等系列活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区群众,校内外联合打造“快乐马甲”志愿服务品牌20余个;开展“红色青春 爱满稷下”无偿献血活动,1876名师生累计献血达566600毫升,获评“山东省无偿献血组织表现突出单位”。科技创新挺膺担当,以“理论学习+创业实践+科创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和学术创新活动,激励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山东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2次访问,全刊已有391189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