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院学科简介

   期次:第28期      查看:27   
机械工程学院学院下设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教学部门。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0人,博士生导师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批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3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淄博市英才计划(科技创新)1人。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工程硕士、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授予权。拥有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理工大学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与国外广泛开展合作办学,目前,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广泛就业于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械工程大中型骨干企业。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近5年获得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数控技术与装备、产品CAX及信息集成、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5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30人(其中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0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及一大批专利和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项。毕业生部分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他广泛就业于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械工程大中型骨干企业,就业前景广阔。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相应领域设有全日制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和非全日制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激光与光电精密测量技术、成像探测与机器视觉及精密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8项,授权发明专利3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或相关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质量高,部分毕业生推免或考取博士研究生。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与液态成形技术、塑性成型与模具技术和材料加工数值模拟4个研究方向。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已招收硕士生106人,毕业生大部分顺利就业,部分考取博士研究生。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8人,硕士学位4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9人。学院拥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2个省级重点学科,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道路交通运输工程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交通运输、力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和1个中职师资硕士授权点,在校全日制研究生22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01人。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交通运输、车辆、发动机等行业部门从事科研与教学、生产制造、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试验检测、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学位)本学科是目前山东省唯一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我校成为山东省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及运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科。学科以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交通安全工程、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相对应的5个稳定研究方向。本学科拥有专职教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本学科可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及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力学(一级学科)力学学科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机械振动噪声及其控制、结构热力学及强度分析、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点已经具备力学实验研究所需的基本条件和先进设备。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联合研究项目5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和EI检索收录;出版专著与教材书籍5套。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机械、土木与车辆研发中心,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相关企业与管理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及推广应用等工作。车辆工程(二级学科、专业学位)本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车辆工程学科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之一,2012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九五”至“十二五”连续四届遴选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另外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车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车辆系统动力学、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近几年来本学科独立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其他各类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52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62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等10项,省部级课题18项,厅局级项目及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项目68项。建立了与中国重汽集团、北汽福田汽车公司、中通客车集团、山东时风集团、山东五征集团、泰安航空特种车有限公司、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车辆研发中心、车辆制造企业、车辆零部件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管理、市场营销、保险理赔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和教学工作。车辆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本学科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本学科包括4个研究方向: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建有山东省石油焦煅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理工大学潍坊节能减排研究院和山东理工大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中心,拥有AVL动态测试平台、PM60全自动压汞仪、TGA/DSC同步热分析仪、丹迪动态热线风速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装置。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和企业合作课题3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淄博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研发中心、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和教学工作。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6人(含外聘),具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1998年农业机械化工程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农业工程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农业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成为山东省“十三五”首批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近5年,学院承担省和国家重大课题近100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5项。研究生除考取博士研究生外,主要就业于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学位)  本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6人。研究方向包括农业装备及其自动化、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航空工程等。近5年,承担省和国家重大课题6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5项。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致力于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农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7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毕业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4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  面向农业工程与信息化领域,培养具有独立从事农业工程与信息化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与应用能力,胜任工程设计与实施、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农机管理以及与信息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农业管理(专业学位)  面向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专业领域,培养能够胜任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农业管理部门。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  本学位点现有导师18人。面向农产品干燥技术与装备、农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等方向培养能从事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或政府机关单位。  食品加工与安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面向在农产品高值化加工、农产品贮藏保鲜、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等方向,培养具有独立从事食品研发、食品工程技术改造、工程研究、生产与质量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食品管理部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学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1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0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硕士学位教师57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学院现有农村电网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分布式电源并网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智能电网系、电工电子教学部,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工艺实训中心,拥有智能电网研究院、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自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围绕电网故障监测及节能降耗等生产实际,已形成相对稳定、并具一定优势与特色的5个研究方向: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技术及其应用、电气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3项,承担国家“863”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200余篇;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电路》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近几年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本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设有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微弱信号检测、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测量技术与控制装置等研究方向。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2015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现代控制理论》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防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行业委托及企业联合开发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和科研经费总量逐年增长。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与检测、无线通信网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数据挖掘、网络与信息安全、影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移动网络软件技术。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学制3年,注重应用技能培养,研究课题面向工程实际,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需求,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实践和实验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毕业生可直接从事高级技术研发工作。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0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1人。在清洁能源的电化学转换及储存、无机膜分离工程、药物设计、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等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特色。先后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本学科涵盖传质与分离工程、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材料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催化与反应工程5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含生物化工方向4人),硕士生导师31人。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60余人,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达100%。  物理化学(二级学科)  本学科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化学与能源技术、表面物理化学与多相催化、光电磁功能材料与化学传感、理论物理化学与材料设计等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达100%。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设有传质与分离工程、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材料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催化与反应工程5个研究方向。自2007年开始招生培养,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已培养毕业生9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达100%。  冶金工程(专业学位)  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电化学、钢铁冶金和高性能合金制造等研究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为特聘教授。全日制本科生1800人,研究生67人,毕业生广泛就业于高校、科研单位和测绘工程大中型骨干企业,部分考取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测绘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近5年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本学科设有卫星大地测量、现代测量数据处理、遥感科学与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5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5人,博士17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近几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学科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中科院测地所、地理所、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聘请了多名研究员、教授为研究生导师。该学科毕业研究生部分考取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校博士研究生,部分就业于国土资源局、地震局、职业学院等企事业单位。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本学科依托学院现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测量实验室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专兼职专业学位硕士导师18人,其中校内导师8人,企业导师10人,注册测绘师8人,建有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省城乡勘察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地震局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科研合作单位数10个,设有现代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LiDAR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4个研究方向。该学科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良好。

山东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97次访问,全刊已有391533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