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们的故事

   期次:第38期   作者:■化学工程学院 苏晓楠   查看:27   

  还记得初相遇时是个明亮到无法直视的艳阳天,树木绿得失真,比印象派画里的厚重涂料还鲜亮。汽车聚集在学校前面宽阔的马路上,堵得水泄不通。每辆汽车上面,都承载着一个家庭,他们拥有着不同的幸福和忧愁,而在上高中的孩子,则永远是他们悲喜之情的交点。
  空气里凝结着中学惯有的紧张和沉重,我做了个深呼吸,焦虑却溢满了全身。
  他冲门口发呆的我礼貌性地一笑。他脸庞的棱角不是那么分明,黑色微卷的头发稀疏地覆盖在头顶上,一双深邃的眼睛,看你时总觉得他要跟你说些什么。一件略显松垮的深红色T恤罩在他的身上。
  那时的我是个固执的女孩,抗拒着高中半军事化管理的制度,青春期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一场考试就能把酸胀充满心房。高一冬天的清晨,6点钟的铃声一响,一群背着大大书包的学生被宿舍楼门哗地一声吐出。他们还睡眼惺忪,迎着微凉的天光,头脑里还装着昨晚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刷完的练习题,端着的杯子里,滚烫的水尽力帮他们驱散周围的寒气。我是他们中的一个。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曾经的教学成绩被一次教育改革全部抹去。凌晨5点半,天光未亮,他俯身亲了亲正在熟睡的儿子后走出家门,弯腰打开电动车的车锁,暖黄色的前灯尽力帮他照亮前方的道路,黑暗四下逃窜了,他骑行在寒风刮过的路上。是的,他是为生活奔波的人。不过20多岁的年纪,他却经历了太多事情。但是他说:“你们这群努力的孩子让我重新燃起希望。”
  黑板上的粉笔字换过一板又一板,来不及抄写的人,叹了一口气,把钢笔丢在桌子上,趴下身子,把脸埋在胳膊里,微微抽动肩膀,也不知道有没有流泪。我拿起笔在纸上随意划下“青春已逝,大殡三年”,抬起头却碰上他困惑的目光。他走上讲台向我们谈起他的求学时光。小小的离家少年,思乡心切,每周最轻松的事就是跑到电话亭给父母打电话,电话一挂,鼻涕和眼泪流了整脸。他浑浑噩噩过了高一,成绩倒数第一,是班里最透明的存在。转折性的一天,语文老师夸他的作文立意精彩,喊他起来朗读。他满怀欣喜地从最后一排站起来,一字一句从喉咙里迸出,带着一种仪式感,试卷纸因为手的颤抖微微地颠簸着,这种感觉太久没有了,一旦发生,就再也不舍得让它停下来。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他开始牺牲午休时间,留在教室里刷题,为了让学霸抽出时间给他讲题,他一下课就抱起他们的水壶跑去水房,帮忙打水。围着老师问题,问到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你回吧。”就这样,一步一步,他从小尾巴上爬到了中游。听完他的讲述,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这是贝多芬谱写最后一首四重奏中最后一个乐章的动机。他的求学生涯在这样偏执的旋律下,紧凑地展开,那个小小少年一脸坚毅,咬着牙,拼了命地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不知不觉中,也许是在每天仰着脑袋望向他的过程中,我渐渐渴望变得理智、变得强大。没想过一直粗心大意的自己能把“集合一定要想到空集”“等号单独验证”“圆锥曲线联立方程之后要验证δ是否大于0”这些细节谨记在心。他的那些诸如早晨6点必须早读、跑操的间隙要背记在本子上的单词、被子一定要叠出整齐的四角、错题本一定要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圈出重点等等,看似严格的要求渐渐变成了我的习惯,融进我的血液。曾经的天马行空、飘在云上的幻想被狠狠地砸在地上,我的双脚开始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诚恳地面对生活的真相。
  每到下午5点多,他与我们一起出操。我安静地缩在班级的方队里,跟着同学一起迈动整齐的步伐,同时用眼睛的余光标齐自己所在的排面。不用注意脚下,只要放下对摔倒的恐惧,跟着大家往前跑,就不容易跌倒。他随着我们跑,夕阳下的风把我们的校服和他的衬衣吹得鼓鼓的。“努力拼搏,成功属我!”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口号。三年间,我们一起度过了700多个这样薄雾轻笼却让人热血沸腾的傍晚。
  每当我重新考虑这三年表面平静如水的生活的意义,在这过程中是被磨去了棱角,还是获得了在未来道路上都能依靠的能力,我都会想起高三的冬天,考试的不尽人意和冬日的寒冷阴郁交织在一起时,身体很不争气地高烧不退,只好晚自习请假出校打针。回来时走在教学楼前,还未下课,校园里一片寂静,教室里的灯在地上用力打下镁色的灯光,灯光笼罩的范围内有许多个鲜活的梦想,期待面向未来勇敢地闯荡。灯光色调虽冷,却又因为照亮了书本和前路,带给人一种奇异的安全感。我突然明白了,为何他说他以前的同学们都羡慕他在学校里工作,这世界上再难找到另一个地方灯火明亮却又寂寥无声,远离喧嚣。这寂静不是死的,是动的,无声地翻涌着巨大的梦想浪潮。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运动会结束后,他给我们唱的这首歌真美。对了,那届运动会上我跑完1500米,披着衣服,流着鼻涕,抱着葡萄糖水回来时,他冲我竖了一个大拇指。

山东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001次访问,全刊已有3912433次访问